科技公司瘋大型語言模型 (LLM),投資圈不得不跟進,投資者迫切想押寶 AI 領域下一個重大技術,創業者都希望是下一個 OpenAI。全球投資資金從 Web3、元宇宙掉頭,轉而湧向生成式 AI 新創企業,AI 公司發展成獨角獸的時間大減半。新興 AI 聚落「顱谷」 (Cerebral Velley)
更是在舊金山的海斯谷 (Hayes Valley) 社區冉冉崛起。
(圖片來源: Forbes)
熱錢湧入,AI 異軍突起
投資寒冬下,生成式 AI 成為逆勢爆發的融資對象,更有許多 Web3、元宇宙信仰者轉信 AI。去年第四季開始,AI 新創如雨後春筍湧現。根據 Crunchbase 的數據,過去 6 個月,全球 AI 新創種子輪及以前融資比例達約 70%,很多獲投資者都是新創公司,技術和產品還未發表或檢驗過。如軟體開發者工具開源程式庫 LangChain 在還沒任何收入時,就以 5 千萬美元估值完成 1 千萬美元融資,而幾週後紅杉資本又領投約 2 千萬美元,讓 LangChain 估值暴漲四倍,達 2 億美元。
矽谷 AI 新據點:顱谷
矽谷的 AI 投資和創業浪潮尤其猛烈,舊金山市中心的海斯谷逐漸成為 AI 年輕開發者與創業者的聚集地。在海斯谷,AI 聚會頻繁,也有越來越多 AI 駭客屋 (hacker house,註1) 在此區域出沒,彷彿重返當年行動網路初期的熱潮。舊金山年輕 AI 科技社群便幫海斯谷取了新綽號——顱谷 (Cerebral Valley)。
科技巨頭加持,新晉 AI 獨角獸搶地盤
根據美國研究機構 CB Insights 的數據,截至去年底,全球生成式 AI 獨角獸 (unicorn,註2) 只有 OpenAI、Hugging Face、Lightricks、Jasper、Glean和 Stability AI 六家,但到今年 5 月初,生成式 AI 獨角獸已達 13家,也就是說不到半年就成長一倍。
這 13 家生成式 AI 獨角獸主要集中在矽谷,共有 6 家,其餘的為總部位在多倫多的 Cohere、位在紐約的 Hugging Face、Runway 和 Glean、位在以色列的 Lightricks、位在德州奧斯汀的 Jasper,以及位在倫敦的 Stability AI。獨角獸背後都有科技巨頭身影,例如眾所周知的微軟/ OpenAI 組合,Google、亞馬遜、蘋果等也迅速採取行動,以自研配合投資,擴張 AI 領土。
對於崛起 AI 新貴來說,想進一步發展就得面對一個事實:訓練大型語言模型 (LLM) 成本太高。研究機構 EpochAI 最近報告,網路數據不斷增加,到了 2030 年,訓練生成式 AI 各種機器學習模型平均成本,可能增長到 5 億美元。
這些生成式 AI 企業營收差異大、且大多不高,但員工擴增速度快、也成為這市場急速成長的佐證。截至目前,大部分 AI 新創都還沒找到穩定盈利模式,相較巨額營運成本,產品收入只是杯水車薪,這些 AI 企業想繼續成長就不得不靠大量資金和支援,從這角度看,AI 之戰可能還是巨人間的角力。
註解
註1
駭客屋:hacker house,在矽谷有數十年歷史,可說是矽谷經典車庫文化的延續。創業者聚集「駭客之家」,共同生活工作、交流技術、激發靈感和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催生許多創新公司。
註2
獨角獸:unicorn,指企業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新創公司
Commenti